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堅持不懈 何六記


四十多年的經營,雜貨店何六記由當年大牌檔的一角,為求守護老顧客搬到水街自成一角,見證著西營盤多年的轉變。店內沒有盒裝的雞蛋,讓紅色的燈罩和懸吊的燈泡發揮了平民的智慧,務求為西營盤的街坊嚴選新鮮的雞蛋。

大財團壟斷

「依家大集團壟斷,生意好難做。更何況西營盤地鐵開通之後,人流都兩邊走,我間店唔喺地鐵站附近,依家到呢邊來嘅人都少咗。」何先生說租金上漲對附近店舖的經營壓力大大增加。「租金絕對有好大影響,你睇附近店舖都已經關閉就知道啦!第三街基本上都空咗兩年,業主唔會考慮呢一點,佢哋都以為有地鐵就可以帶旺成區,其實只係近地鐵站嗰一、兩條街嘅店舖比較有幫助。」作為產品的分銷,何先生因待遇不公而大吐不快。「以前一啲產品係包收包換嘅,但自從二十年前一啲行業龍頭帶起,佢哋貨品到咗就要即時驗貨。但我哋收貨唔可能所有都驗清驗楚,所以交收之後有壞都換唔到貨,只有大型超市先可以咁做。」

 經營環境困難

「其實我有考慮過轉行噶。依家有最低工資,我每日長時間工作,以時薪嚟計我嘅收入可能連最低工資都不到。依家年輕人都出街食,唔會喺屋企煮飯,基本上唔需要買呢啲柴米油鹽……仲有就係破險基金,係當年一啲酒樓倒閉,怕僱主違約唔俾員工工資,先有呢一條條例。我唔係話政府唔啱,但呢間舖我自己一個做,邊度會需要出糧俾伙記呢?我只係話有時候呢啲法例無顧及所有行業,對我呢一類自僱人士唔公平啫。」

 子承父業 默默耕耘

 「我無乜嘢特別技能,你叫我轉行做其他行業,我實在無乜本事,最多只能夠做個大廈保安。呢間店係我爸爸留落嚟,我總算有幸有父蔭,唔使擔心生計。」何先生說。「我唔希望俾個仔接手做,因為做呢行好辛苦。等兩個仔都畢業出嚟社會工作,我唔使擔心之後就會考慮退休。依家就當係好頭好尾,將爸爸嘅舗堅持做落去。」對於第三代接手,何先生認為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志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必為何六記的繼承而憂慮。
 

開業歷史 – 1975
業務 雜貨
地址 西營盤水街8A1
電話 – 2547 3365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有心人 馮煥錦跌打針灸醫館


他二十七歲那年接手爸爸的醫館,四十多年來每天看守著西營盤街坊。他是我們筆為人知的第一位受訪者,健談的他令筆為人知猶如注下強心針。他是馮煥錦,西營盤第二街跌打針灸中醫師。

三代行醫

自爺爺開始,馮醫師已經是家族第三代行醫。「自己讀唔成書,就到爸爸的醫館幫手邊學邊做。」馮醫師笑著對我們說當初選擇行醫並不是因為有高尚的理念。「爸爸曾過講過,種落一棵樹,只要繼續澆水種下去,將來肯定會有收成。再加上我對中醫有興趣,因此順理成章就做了中醫。」

 中醫路難行

「爸爸曾經同我講,做中醫唔需要出名,最緊要唔好出事。」馮醫師慨歎地指出中醫師出了事也沒有醫委會幫忙出頭。「以前香港未有註冊中醫院時候,西醫全民普及亦係社會嘅趨向,所有中醫診所都係私人執業,就算有好嘅醫師,佢嘅經驗及醫治方法亦未必能夠承傳下去。」

夜診

行醫四十多年的馮醫師當然也有不少難忘的診症。「有一位八十多歲婆婆跌親,於是我上門看診,發現佢嘅麒麟臼斷左,我即刻勸佢去醫院做手術。」馮醫師解釋,因為婆婆年時已高,骨頭已經很難自己再生長,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醫院接受手術。因為婆婆同時患有哮喘,救護車裡的消毒藥水味道會令她嘔吐不止。因此無論馮醫師怎樣勸說,婆婆也不願意乘救護車到醫院。當天晚上,馮醫師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於是便決定凌晨夜闖婆婆的家。「信我啦,我會全程按實你嘅內外關,我保證你唔會嘔,膠袋都唔使揸。」馮醫師二話不說就背著婆婆行樓梯到樓下乘的士到醫院。由於婆婆需要留院接受接臼手術,馮醫師便到附近的便利店幫婆婆購買日用品後才離開醫院。

跟馮醫師閒談間,得知業主二十六年也沒有加過租。二十六年前至今,物價已經飛升不少,更遑論馮醫師這個與西營盤港鐵站只有一街之隔的舖位。香港,並不是如此人情紙般薄。

 
開業歷史 – 1977
業務 中醫
地址 西營盤第二街113號地下
電話 – 2548 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