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懷舊中的創新 榮華川菜館

不貪圖虛榮,只求安份守己,以誠待客,加上一班八十、九十後年輕人的幹勁,促使屹立至今有四十多年的榮華川菜館有它獨特可愛之處。

非一般的上海菜

榮華開業的七十年代,正正是最後一批南下香港的移民潮,當中大多都是上海人。現在在榮華吃到的,並不是傳統的上海菜,而是香港上海兩地文化融合的中菜。有四十多年歷史的榮華,二十五年前由是現在兩位少東VictorIsaac的父親楊先生接手。楊先生本來是個工程師,沒有因為初試啼聲而刻意改變榮華,反而把原有的菜式口味標準化。憑著當時老闆對懷舊的堅持,和色、香、味的講究,以招牌菜回鍋肉在2003年食神爭霸戰中榮獲入圍優質食府。

飲食業的經營之道

「從事飲食業好艱難,唔單只工時長,而且同一般打工仔嘅工作時間唔同:你哋返工嘅時間我哋休息;而你哋周末休息過來嘅時候我哋就特別忙……」楊太說,一般人以為飲食業只是以前一班讀書不成的人才選擇入行,但飲食業其實是眾多行業中最需要多方面能力才能兼顧的行業。不單是一個人的修養,還要有高的情商、組織和管理能力。「你喺出面打工比較舒服,但我哋飲食業每日做到趴喺度,一碟菜背後準備嘅工夫其實仲多。」楊太說,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在商場內打一份銷售的工作,也不會到餐館「捱苦」,工時長正正是飲食業不受歡迎的地方。

老店不老

不希望戴上米芝蓮推介的光環,只求默默做好自己的榮華,是一群以九十後作為骨幹的餐館。由伙記、助手到廚師,都是一班年輕人,令懷舊小店帶出一種不朽的味道。店內懷舊的裝潢中,不乏一些有趣的東西:鏢靶、投影機、PS4Wii、籃球、麻將枱和各樣各式的紙牌。楊太笑說,她不反對他們打遊戲機,她反而希望他們能寓工作於娛樂,在工作中也能得到樂趣。雖然舊區重建令榮華生意比沙士的時期更差,但憑著大男孩們努力不懈和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能屹立不搖地見證觀塘的變遷。


開業歷史 1975
業務 餐廳
地址 觀塘崇仁街15號地下
電話 2341 0583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黃金歲月 和盛金行


坐落於上海街的和盛金行,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和盛金行原名為「胡和盛金行」,由前東華三院總理胡先生創辦,經其子傳到其妹夫張泉海先生為現任老闆。走進店內,你便會看到一幅寫著「胡和盛老金行 一八九二年開業」的牌匾。三、四十年前,上海街比現在的彌敦道更繁華,金行、茶莊、酒家、戲院和顧繡莊這一系列的傳統店舖數之不盡。現在的上海街,繡莊已經是光輝不再的夕陽行業,茶莊茶館慢慢隱退,而金行亦只有僅餘的三間。

上海街當年情

「以前佐敦道碼頭有兩個碼頭,下層載車,上層係載人,當有咗紅隧之後就日漸式微。」和盛股東之一的張偉南先生說。「之後碼頭無上落客,漁民都搬咗上樓,上海街嘅人流開始慢慢越嚟越少……嗰時若果你買舖嘅話你係唔會買彌敦道嘅,唔會買廟街嘅,只會買上海街。」這個佐敦道碼頭曾經是九龍規模最大的汽車渡海碼頭,當年不少過海車輛都在這裡渡港,是行人和車輛往來港九的要衝。以前上海街和砵蘭街一帶是九龍的海岸線,麻雀館是港人的娛樂場所,金行是漁民的銀行,得如茶樓是大眾的「歇腳亭」,還有錶行、藥材舖、機器舖等……以商業街來說當年的上海街是九龍區的佼佼者。

高手在民間

以家族模式經營的和盛金行,第二代由張家接任,他們都是「紅褲子」出身,打金的技術有著數十年的修為。「以前清末年代只有名流先有資格開金行,但六十年代開金舖一盤金飾三十兩金就可以開舖,全盛時期嘅上海街最多有五、六十間金舖!」話雖金行的資深老員工每位都身懷絕技,以品質和手工得到流水客青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嘅人講情唔講金㗎,同你做熟咗唔會過檔,但第二間店嘅熟客亦都唔會隨便過嚟幫襯我哋。」黃金手飾的製作過程中,會採用鏤胎、鏨花、鑲嵌、焊接、鍍金和砑光等的製作手法,當中的鏨花、鑲嵌和砑光的技術最具代表性。看到張先生親自示範焊金和做戒指的神乎其技,不禁讓筆者歎為觀止。

真金不怕洪爐火

十個年輪悄然而過,面對著市場壟斷和潮流的變化,和盛金行依然默默地埋頭苦幹,以貨真價實、價錢合理和待客真切的一貫作風務實地經營業務。

 
開業歷史 1892
業務 珠寶金行
地址 油麻地上海街201號地下
電話 2384 6509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玻璃之情 鏡明玻璃


現年快近七十歲的他,當年唸完小學後便要在鏡明跟隨父親和店裡的師傅學藝。他沒有三頭六臂,卻精通書法、畫畫、中醫、跌打、裝修等等,堪稱樣樣皆能。陳漢興,鏡明「歷史博物館」第三代主理人,見證著上海街的起與落。

鏡明的歷史

九十年在上海街的歷史,寫著「鏡明」的大招牌高高的懸掛在店中央當眼的位置,再加上不同的山水、字畫、佛像等畫作掛滿兩邊牆壁,說鏡明是歷史博物館,真的一點也不為過。「鏡明由阿爺創立,舊舖喺依家嘅上海街360號,六十多年前因重建而搬到呢度。阿爺當年想做生意,喺一次喊欄買咗刻有鏡明呢個招牌,再請咗幾個師傅做玻璃,就係咁開始咗。」年「少」無知的筆者不知道原來當年窩打老道對開就是避風塘,因此水上人家成為了鏡明最主要的顧客。他們很喜歡題字在玻璃牌匾上用作送禮恭賀朋友新船入伙或舖頭開張。

上海街今昔

往昔的上海街繁華熱鬧,現今已被彌敦道取締。漁業式微,水上人亦不再以船為家,對鏡明的生意亦造成有一定的影響。「為咗生活,咩都要試下。阿爸試過租半邊舖出去俾人賣衫,當年香港成日制水,我哋就賣大木桶,仲有過年前會賣年花啦!」陳老闆對於爸爸在生意經營上的變通表示萬分敬佩。「依家主要係賣畫框相框,如果呢到唔係自己舖,真係會好難做。呢個舖係我哋咁多兄弟姊妹聚首一堂嘅地方,點都會守住佢唔會賣。」親情,永遠是無可取代的。

蘇富比名照

除了上海街悠久的歷史外,鏡明另一聞名之作就是一張四代同堂聚首的照片。2009年,這張照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賣出作慈善用途。溫馨的家庭照片,蘊藏著一家人齊齊整整並和洽相處的珍貴意義。照片成功的在拍賣會上賣出,更深的意義代表著親情在蘇富比買家的眼中得到了垂青和肯定。

陳老闆雖然時常謙稱自己讀書少,但掛在牆上的書法作品卻全出自老闆自己的手筆,筆者作為晚輩感到自愧不如。「唔好咁講,嗰陣學寫字喺要嚟搵食,後生仔做多啲、學多啲,將來得益嘅會係你自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從來跟讀書的多與少並沒有關係。「我相信唔係個個人都會願意同你哋傾計,我好希望能夠將上海街舊時嘅事同大家講下,咁先可以傳揚落去。」五十六分鐘的對話,筆者最感動就是這刻。

 
開業歷史 1927
業務 玻璃
地址  油麻地上海街111
電話 2384 4392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鬧市中的巧匠 金多寶時裝


當年上海灘的女人,都會穿著合身的旗袍,展現其高貴優雅和婀娜多姿。談到本地的旗袍,大家都會想起有四十多年歷史的金多寶和文英傑師傅的一針一線。「呢門唔係簡單嘅功夫,兩塊布一齊車嘅時候都要小心控制,唔小心就會好容易車到一邊長一邊短。」文師傅自小便很喜歡中國文化,拜師學藝後如是者就造了半個世紀的旗袍……

醉心於縫衣

文師傅幼時家境貧窮,讀到初中便輟學。機緣巧合下,他在灣仔看到一家裁縫店收徒,從此踏上成為縫匠之路。一開始的時候,文師傅只是幫師傅斟茶遞水、掃地,擦熨斗和買布料,但後來漸漸便開始使用衣車縫紉東西,越做越覺得十分有趣。下班後,當時還是學徒的文師傅還會拿一些碎布來練習,久而久之一門手藝便學有所成。後來師傅退休,文師傅接手店舖,便成為店內其他六位製衣師傅的指揮官。

歷來趣事

文師傅入行半個世紀,難忘的事情當然不乏。傳統的旗袍是展現女性美,一件合身的旗袍,不單要度身定做,還要因應環肥燕瘦的客人稍作調整和改動。其實旗袍每一個部位都不容易做,腰有粗窄、坐圍有高低、手臂有大小長短,更不用說每一件旗袍的款式上的考究和設計上的獨特,要兼顧的事情絕對不少。有些時候,文師傅要去醫院為老人家度身,有時要為客人的特殊情況作一些平衡的修改。客人們誠意的感謝,是文師傅一直以來的原動力。

衣鉢相傳的窘境

雖然旗袍依然有它市場的需求,但行內卻面臨老化的危機。文師傅指因為做旗袍的難度高,要把它做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現時的年輕人缺乏耐性,而且熬不過苦頭,很快就半途而廢。近年文師傅的學徒中,最長的待了三個月 ,最短的只有短短的一日也不到。面對行業穩定但後繼無人的隱憂,未來十年的轉變難免是這個行業的一大挑戰。
 

 
開業歷史 1971
業務 傳統服
地址 土瓜灣馬頭圍道288A
電話 2362 5091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幸福使者 大妗姐華姨


「大妗姐係囍宴嫁娶嘅中間人,你有睇過粵語殘片都知啦!」華姨笑說。「其實依家唔係一個媒人嚟喇,上一代嘅大妗姐係『媒人婆』,由雙方又唔相識、直到相識到談婚論嫁都係由大妗姐做嘅,但依家『說媒』唔需要大妗姐做,只係集中婚宴嘅儀式。」在上一代的傳統婚宴中,大妗姐是不可或缺的一員。

天官賜福

大妗姐的入行門檻非常高,不單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有天賜的福氣。對於專業知識,基本的禮儀和知識可以進修和找導師學藝,而坊間和機構的職業培訓都有相關的課程授與專業知識。然而要具備天賜的福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兼備。大妗姐又稱為『好命婆』,不單是只上有高堂,還要夫妻和睦、有兒、有女有孫,能夠四代同堂有如意的命途才能夠把福氣給予新人。華姨說,自從她十四年前家中添了孫,覺得像她那樣有福氣的人再不做大妗姐的話,行業便會失傳。華姨是大埔區人,兒孫都是在大埔土生土長,對於大埔區有著根深蒂固的歸屬感。

儀式的核心價值

傳統上禮節的講究,因為時代的改變有少許不同,但禮教的核心思想依然萬變不離其宗。譬如說,擇良辰吉日、過大禮、搬嫁妝、安床、上頭以至結婚,都會保留在儀式中。大妗姐既為上午婚禮的主持人,就像新娘的代母一樣,幫她打點一些被忽略的細節。畢竟禮教為中國文化的基礎,在婚禮儀式上為父母敬茶仍然是必要的環節,而大妗姐則確保儀式得體,為婚禮增添氣氛。

難忘經歷

入行多年,華姨總不免有難忘經歷。「離忘嘅事總會有嘅,不過多數都係開心嘅事。」華姨說:「都曾經見過有對新人在婚禮當日遇到唔少困難其實對新人非常之情投意合,男家都事業成,但女方媽咪要求十分之高,認為個女應該要嫁個金龜婿,到結婚嗰日始終個新郎要斟茶俾個外母飲,佢始終都係唔肯飲。」面對這個場面,當時一眾兄弟姐妹親朋戚友都幫忙,希望新娘的母親能喝女婿的敬茶。面對這些棘手的事,擅於臨場應變的華姨當一個和諧的角色,作為他們婚禮的親善大使,勸哄了半天總算打破僵局,緩和了當時的尷尬氣氛。

工作之餘,華姨亦有開班授業,希望大妗姐這個行業能夠得以承傳,把傳統婚宴的禮儀文化繼續保存下去。

開業歷史 – 2004
業務 – 婚慶
地址 – 大埔墟南盛街16號舖
電話 – 6733 7398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魚樂無窮 熱帶魚水族館


眾多訪問中,受訪者能把興趣轉化為自己的生意的確並不太多。今次的受訪者陳良是其中一位「幸運兒」,實行每天「寓工作於娛樂」。

 一切源於沙士

原本是酒樓點心師傅的陳良,在沙士期間因為酒樓倒閉而失業。「沙士果段時間飲食業生意好差,酒樓飲茶嘅人好少。我自己本身都有養魚,呢間舖上一手都係做水族生意。失業期間遇到呢間舖出讓,既然做開嘅酒樓都執左笠,不如試下頂手做一做。」一試,陳良就「試」了十二年。

見證第二街的興衰

「最初經營果陣生意都唔錯,以我所知,當年西環區都有五間水族舖。」 陳老闆笑著說:「依家附近應該得番我一間舖,點解?你望下我個囡就知啦!年青人個個都玩電話,仲邊有人養魚㗎!」陳老闆繼續大吐苦水。「好多人以為地鐵開通後呢區會變得好旺,絕對唔係啦!交通方便之後,街坊反而多左去外區消費。附近舊樓又被財團睇中而提出收購,養魚嘅老街坊都己經搬走哂。」的確,從陳老闆的店舖望去對面的馬路,所有的店舖已經沒有再營業,而樓上的住宅相信亦是十室九空。

老顧客的情

「依家最主要都係靠一班熟客幫襯,有幾個客搬左去北角,甚至馬鞍山都專登番黎搵我,真係好難得!」陳老闆說到這裡,就想起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客人。「第一次幫襯果陣佢講話失業左一段長時間都搵唔到工,就叫我幫佢揀八條金魚。無幾耐佢就番嚟話我知佢有三份工叫佢做,我諗應該喺擺風水陣啦!直到依家佢仲有嚟幫襯……」

「依家主要喺基於興趣而繼續經營,租金又唔平,我老婆依家都要出去打份工先夠使,如果我出去搵份工做,應該都搵到萬七、八蚊,好過依家搵一萬蚊都無。」陳老闆感慨地說。可見,港鐵開通並不一定可以帶旺區內小店的生意,甚至可能因為租金的增長而導致收支平衡的壓力。
 

 
開業歷史 - 2003
業務 - 水族
地址 - 西營盤第二街107號地下
電話 - 2547 2198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街市裡的綠洲 解憂舊書店


香港的書店,除了大型連鎖的那幾間外,很大部份的書店都已經遷往到樓上舖經營。設有飄書的書店,筆者不敢肯定,但相信應該不多。設有飄書兼座落於街市的書店,相信只此一家,解憂舊書店。

解憂這名字

解憂舊書店這個名字的由來,對於很多愛書的人,很快就會聯想起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店主Phyllis當初想店名的時候,也花了一段時間。「如果改一個文學名好似會太高深,未必人人明白,剛好想到解憂雜貨店呢個咁有意思嘅名,於是就決定用喇!」的確,這是一個很好的名字。生活在香港這個壓力都市,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提供解決煩憂的良方,這將會是多麼的美好的地方!

自細的夢想

店主Phyllis從小就愛閱讀,開書店更是一直以來的夢想。「做全職媽媽有一段時間,阿仔依家已經讀中四,我覺得係時候可以實踐呢個夢想,家人亦都好支持。Phyllis家住大埔區,選址亦希望在此附近。「附近舖位的租金唔平,我唔想開喺樓上舖,反而對這個人流不多的街市一見鐘情,除了租金比較平之外,寧靜的環境更適合於書店內閱讀的讀者

飄書到真正的用家

Phyllis非常感謝慷慨贈書的街坊朋友,令解憂舊書店可以很快就走上軌道。「我預左要守一段時間,慶幸得到附近街坊的支持及傳媒在開店初期的報道,很快就有很多人嚟贈書及幫襯買舊書。」免費飄書更是解憂舊書店的特色。「有d書如果要俾錢買大家喺唔會買,但如果喺免費嘅就會有人睇,例如一些舊版的旅行書,基本上大部份的熱門景點都唔會變,去完旅行番嚟又可以俾下一個人睇。」

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煩惱……那將會是寶湖道街市……

 
開業歷史 - 2016
業務 - 書店
地址 - 大埔寶湖道街市F21
電話 - 5392 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