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靖遠街內的生命元素 永興隆

那些年屋邨唐樓附近的某個市集,總有一家賣生活上最基本的柴米油鹽。當三十年前大型超市的崛起,「糴米」一詞變得十分陌生,糧油行和雜貨店在新一代城市人的腦海裡亦只有模糊的印象。當筆者走過靖遠街,看到一間與別不同的糧食行,不自覺地便走入店內與第二代的繼承人黃偉明老闆傾談,把永興隆和糧油行業的歷史翻讀一遍。

轉型的米舖

有約五十年歷史的永興隆,起初跟一般的糧油店一樣以米和油為主銷貨品。當筆者走進店內,發現小店跟傳統老字號的裝潢沒有兩樣,但所賣的東西卻大有不同。「以前呢條街好多呢類嘅店,傳統主要都係做米、飼料同肥料呢三大類,但依家種嘢嘅人少啲啦,養嘢嘅人少啲啦,買傳統米嘅人都少咗,所以賣嘅嘢都開始慢慢轉型。」黃老闆說,隨著新市鎮發展,新界種菜的人較以前少,但現在店內賣的產品偏向於園藝方面,例如花盆、土壤和花生枯一類的肥料。至於米糧,現代城市人較少在家煮飯,對米和油的需要大大減少,所以現在會多賣一些寵物的飼料。有趣的是,飼料都會用傳統的方法銷售,顧客買現成拆開袋的飼料和可以酌量的買,「糴米」的形式改做「糴糧」,而上一代附近街坊打電話送糧的營運方法依舊不變。

生態的循環

談到有機肥料,基於現代人較講究衛生,所以傳統的「大肥」已經不會用。「呢啲叫花生麩餅,係現今較常用嘅有機肥料,主要係炸完油嘅花生,為方便儲存所以壓成一塊餅,但施肥之前會磨成粉末狀。呢類肥料對於蔬菜或長葉類嘅植物比較有效,不過會臭囉,畢竟係有機嘅肥料所以會有味。」黃先生說,在自然生態系統上食物和糞便都可以循環再用。但諷刺的是,人造的膠袋、一些人為的垃圾和化學物料都不可分解,生態因為受到污染而失衡。

「困身」的行業

黃老闆讀書畢業後便跟爸爸一起打理永興隆,如是者每周要六天工作了好幾個年輪。「做生意就係咁困身㗎啦,其實做飲食業仲困身,你見佢哋三百六十五日都開門,做個早市要朝早五、六點開始做嘢,做完早茶大概十二點就交俾下一更人做。不過我哋只係一批人,唔能夠可以好似佢哋咁每日都開門做生意。」畢竟人手有限和做街坊生意,永興隆短期內亦沒有擴大業務的打算,只希望盡心盡力集中服務區內的顧客。


開業歷史 1960年代
業務 糧油
地址 大埔墟靖遠街17
電話   92260205









-----------------------------------
各位喜歡筆為人知的朋友,
請你like & follow我們的Facebook Page
給筆為人知一點支持和鼓勵。😃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