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上海灘的女人,都會穿著合身的旗袍,展現其高貴優雅和婀娜多姿。談到本地的旗袍,大家都會想起有四十多年歷史的金多寶和文英傑師傅的一針一線。「呢門唔係簡單嘅功夫,兩塊布一齊車嘅時候都要小心控制,唔小心就會好容易車到一邊長一邊短。」文師傅自小便很喜歡中國文化,拜師學藝後如是者就造了半個世紀的旗袍……
醉心於縫衣
文師傅幼時家境貧窮,讀到初中便輟學。機緣巧合下,他在灣仔看到一家裁縫店收徒,從此踏上成為縫匠之路。一開始的時候,文師傅只是幫師傅斟茶遞水、掃地,擦熨斗和買布料,但後來漸漸便開始使用衣車縫紉東西,越做越覺得十分有趣。下班後,當時還是學徒的文師傅還會拿一些碎布來練習,久而久之一門手藝便學有所成。後來師傅退休,文師傅接手店舖,便成為店內其他六位製衣師傅的指揮官。
歷來趣事
文師傅入行半個世紀,難忘的事情當然不乏。傳統的旗袍是展現女性美,一件合身的旗袍,不單要度身定做,還要因應環肥燕瘦的客人稍作調整和改動。其實旗袍每一個部位都不容易做,腰有粗窄、坐圍有高低、手臂有大小長短,更不用說每一件旗袍的款式上的考究和設計上的獨特,要兼顧的事情絕對不少。有些時候,文師傅要去醫院為老人家度身,有時要為客人的特殊情況作一些平衡的修改。客人們誠意的感謝,是文師傅一直以來的原動力。
衣鉢相傳的窘境
雖然旗袍依然有它市場的需求,但行內卻面臨老化的危機。文師傅指因為做旗袍的難度高,要把它做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現時的年輕人缺乏耐性,而且熬不過苦頭,很快就半途而廢。近年文師傅的學徒中,最長的待了三個月
,最短的只有短短的一日也不到。面對行業穩定但後繼無人的隱憂,未來十年的轉變難免是這個行業的一大挑戰。
開業歷史 – 1971年
業務 – 傳統服飾地址 – 土瓜灣馬頭圍道288A號
電話 – 2362 509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